中国传媒大学黄典林副教授应邀为公司师生讲学

2022年4月27日19:00,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博士职工导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黄典林副教授应邀为伟德bv1946官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传媒与社会:文化研究的视角》线上讲座,由公司范明献教授担任主持人。

讲座初始由范明献教授致辞,表达对黄典林副教授的热烈欢迎。在本次讲座中,黄典林副教授主要从媒介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路径,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媒介社会学和方法论启示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层层递进,引人深思。

黄建林副教授首先从舒德森的三种范式出发,介绍了宏观视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观的新闻职业和媒介机构的组织社会学和文化范式这三种媒介社会学研究路径,黄典林副教授特别强调文化价值观,认为在新闻和媒介生产中,所调用的表征结构即符号的运作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它的政治经济和生产模式。即符号性的一面或者文化性的一面,实际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它不完全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

紧接着黄典林副教授介绍斯图亚特·霍尔的媒介社会学研究,表示最能体现媒介社会学文化研究范式特征的是—媒体或广义表征系统与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黄典林副教授谈到文化研究范式的媒介社会学命题。第一,意义结构与媒介运作的表征维度,意义维度是横贯表征系统运作所有环节的核心要素,意义结构不仅为媒介生产提供了观念基础,同时也通过文本符码系统的策略性建构使之与媒介使用者语境化的社会阐释产生勾连,第二,对组织制度分析,符号学,沟通人类和社会-历史批判方法的整合,通过以编码—解码的核心循环模式,勾连起文本与话语实践,表象与意识形态,文化形态与权力结构,个案性分析与情势分析之间的关系。

最后黄典林副教授讲述文化研究中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中范式之间存在张力,为了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文化研究之中,需要借助于某种中间理论工具。黄典林副教授向同学们重点介绍“接合”分析,传播研究“必须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力量组合关系的整体结构(即接合)进行考察,因为正是这种组合关系创造和维系着能够带来具体的真实社会影响的主体身份。”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黄典林副教授进行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黄典林副教授从经典文献出发,对传媒社会学的主要范式进行比较,重点探讨文化研究视角的媒介社会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让在场师生收获满满。

撰稿人:伟德bv1946官网20级本科生刘宁

初审:范明献   复审:廖春晖   终审:刘新少

2022-05-02 10:22

编辑: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